中国非遗文化:剪纸

起源

先唐,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辙,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 而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 。

寓意

纳福迎祥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祈求生命 剪纸的创作者对待富足与幸福,总是怀有着坚定乐观的信念,绵延不断的希望,剪纸正是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理想的外在呈现。民间剪纸将这些吉祥寓意融入到各种民族事项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 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

发展

在剪纸传承方面,我们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承剪纸艺术的技艺和精神内涵,同时也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手机APP等,将剪纸这一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剪纸艺术的发展。 在剪纸教育方面,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年轻人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剪纸活动和比赛,推广剪纸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这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非遗网站意见留言板   电话:000-1234567    欢迎批评指正

公司简介 | About YIRIYOU|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YIRIYOU English | 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YIRIYOU.co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非遗文化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