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妆容
川剧舞台人物的化妆,同其他戏曲剧种一样,主要是通过面部化妆和服饰穿戴来共同完成的,但它又具有川剧自身的艺术特点。川剧舞台人物的化妆,同其他戏曲剧种一样,主要是通过面部化妆和服饰穿戴来共同完成的,但它又具有川剧自身的艺术特点。
川剧舞台人物大体分为小生、旦角、净角(花脸)、生角和丑角五个行当,简称生、旦、净、末、丑。在一般情况下,小生、旦角和生角的面部化妆都是“俊扮”——也就是按照演员的本来面目,通过化妆技术给予美化,同全身的服装、头饰组成和谐统一的人物造形,显示出中国式的古典美。川剧的旦角(即剧中的女性),或渔妇、或媒婆,或丫头、或小姐,或夫人、或皇后,根据她们不同的身份,或梳“小头”(简丽的头饰),或捆“大头”(富丽的头饰),或戴凤冠。这就从视觉上给人区分出戏曲旦角头部装饰的简与繁、朴素与华丽、微贱与高贵的社会层次。剧中一些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往往满头珠翠,五光十色,看上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旦角化妆如此,而男角却主要是以不同的头帽和服饰穿戴来表示他们各自的身份、地位和年龄段,其中还有一种独具华夏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那就是脸谱艺术。
在众多的川剧节目里,不仅有天真烂漫的丫头、妩媚俊秀的小姐、风流儒雅的秀才、大义凛然的志士、八面威风的将军、断案无私的青天,也有幽默风趣的艄翁、能言善辩的乞儿、不学无术的纨绔、贪赃枉法的父母官……。从脸谱艺术的角度审视,更使人感到兴趣的,可能要算五颜六色的花脸和笑料百出的小丑了。
化妆能有效地帮助观众认清剧中人的本来面目,是演员角色化的重要条件之,在演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川剧化妆的程序是扎网巾、擦护油、上粉、涂脂、描眉。画眼、勾脸、定妆、勒水纱、贴鬓脚等。现择其中主要者简介如后。
扎网巾:包括戴发网和各色绫帕。其作用将演员的头发遮住,使象古人的妆;稳定盔帽,以免摇晃;便于提起太阳穴的肌肉,使眉毛成倒八字形,增加威严和美感。扮演悲剧的演员要脱帽时,还要在发网上插上“水发”。网子戴高戴低亦有一定规矩。花脸齐鼻梁上一掌,使面部扩大;生角扎额上发笺畔;小生高眉两指;旦角丑角均应较生角的低。旦角包好头后,还要贴鬓片,用以调整脸形;闺门旦扮小妆不用发网,直接在发鬓上戴首饰;武小生于两耳之后,还各扎耳发一支,以便做戏和示英武之概。
擦护面油:画脸谱之前,用凡士林和白甘油先涂于脸上,以防止因化妆油彩不好而损伤皮肤。
上粉:以前是把铅粉或葫头粉撮些置于手掌中,用水调成膏两掌相合而搓,再对镜遍涂脸上,加以轻轻拍打,使之均匀。现改用专制的白色化妆膏,掺杂少许红色,使其略似肤色涂于面部、颈部、耳根和腮边等处,以免面白颈黑之不美观。生角上粉只宜薄施,旦角则需浓厚,青衣旦宜稍淡。另外,施粉须均匀自然,应根据剧中人的性格年龄特征而施,达到浓淡适宜。
涂脂:即擦红抹彩。擦的部位主要是上至眉、下至腮、两眼眶及面颊上部等处,小生小旦两唇须擦红,以显其唇红齿白之美。须生挂有口条,嘴不露外,故不施红。
描眉:擦脂之后,如果扮的老生或老末,则用白粉在原眉上画眉,如扮的生角、丑角、小生等,则用墨在原眉上描眉。生旦的眉稍细而淡,武生宜粗浓,且眉尖稍向上成倒八字;丑角的眉尖多稍向下成八字。画眉之后还需画眼眶,即沿上下眼帘画一道黑线,眼梢处略向外延长,使之显得眉眼分开。
定妆:为了使脸上的脂粉不至因汗水流溢而搞得黑白红相混,以至把妆搞坏,擦脂描眉之后,必须于脸上薄薄地扑一层白粉,然后用粉刷将粉扫尽,这样就不再怕汗水浸染了。
演员面部化妆完毕,随后还要各自穿好彩裤、鞋靴,分别到大衣箱和二衣箱或饰杂头处穿戴衣帽,并自对穿衣镜,看看各部分是否配得恰当,整齐美观,然后就持必用之道具,如扇、剑、朝笏、蚊帚、手巾等,须生还须挂好口条准备上场正式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