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寺赏牡丹》
作者:苏轼
朝代:宋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东风一径秋。

翻译和赏析

翻译: 一个老人头插鲜花,他不觉得难为情,倒是花儿应该为自己凋谢后落在老人头上感到害羞。赏花醉归引得路人哄笑,十里长风中,鬓发斑白之人却仿佛带着一路秋色。

赏析: 《吉祥寺赏牡丹》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是作者赏花醉酒归途中所作,诗中运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超脱豁达的心态和对人生老去的乐观情绪。 首句“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写老人簪花,却反说花应羞上老人头,语意新奇,是“无理而妙”的名句。以花拟人,将牡丹写得具有娇羞之态,实际上反映出诗人超越世俗的豁达和洒脱,同时暗示了牡丹之美的确非同凡响。 次句“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东风一径秋”,写赏花醉归,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并以“十里东风一径秋”的凉爽秋意来衬托春日赏花之乐,这种“乐”的背后,实际上蕴含着诗人对人生易老、岁月匆匆的深沉感慨。 全诗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流畅,寓理于情,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以赏花为背景,通过对自己形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人生老去的超然物外的态度,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