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是人类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成为第6个加入《公约》的国家。截至2022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共收录676项遗产项目,对应于140个国家。其中,中国列入共计43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3年12月,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方针原则: 工作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工作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原则:工作原则:坚持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巩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坚持依法保护,全面落实法定职责;坚持守正创新,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内涵,弘扬其当代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西部一节(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东部一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是两大全国性节会,是充分展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丰硕成果、引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向的重要平台。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宗旨、展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交流互鉴履约实践的国际性文化盛会,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友好对话的国际平台,创办于2007年,每两年在中国成都举办一届。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承办。
非遗网站意见留言板 电话:000-1234567 欢迎批评指正
公司简介 | About YIRIYOU|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YIRIYOU English | 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YIRIYOU.co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非遗文化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