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皮影戏(四川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出身在皮影世家,自幼跟随爷爷学习皮影,系统掌握皮影相关的敲锣打鼓、唱川剧、操控皮影、制作皮影等技艺。近年来,王彪不断创新皮影戏内容,破除皮影传承中的诸多限制,促进皮影戏的复兴和传播。 传到王彪这一辈,已是第七代。王彪的爷爷王文坤,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皮影艺人,在皮影制作、皮影操控、剧本台词等方面有很深造诣,1988年曾受邀前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表演中国皮影戏,成为第一个登上金色大厅的中国农民艺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皮影戏(四川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出身在皮影世家,自幼跟随爷爷学习皮影,系统掌握皮影相关的敲锣打鼓、唱川剧、操控皮影、制作皮影等技艺。近年来,王彪不断创新皮影戏内容,破除皮影传承中的诸多限制,促进皮影戏的复兴和传播。 传到王彪这一辈,已是第七代。王彪的爷爷王文坤,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皮影艺人,在皮影制作、皮影操控、剧本台词等方面有很深造诣,1988年曾受邀前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表演中国皮影戏,成为第一个登上金色大厅的中国农民艺人。
2018年度“西安工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县皮影戏”区级传承人。中国十佳民间艺人陕西百青艺术家、华县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12岁,跟随父亲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汪天稳先生学习陕西东路皮影雕刻工艺,继承了“推皮走刀”技法及24道主要工序。 为了继承父亲的皮影制作技艺先后在西安学习服装设计,然后到西安美院学习,以及后来去往清华、上海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深造。
山东泰安人,1945年12月出生。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泰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相比其他流派的皮影戏五六个人甚至十几个人的表演团队,泰山皮影最独特的表演方式是一人一台戏,即皮影界的古老绝活“十不闲”。一个人要操作八样乐器,再加上操纵影人和演唱,为“十不闲”。范正安也是当前中国唯一完整保留“十不闲”绝技的人!
李福增是济南李家皮影戏的第二代传人,他在20世纪40年代吸收了西河大鼓、山东琴书等唱腔,创造了有快有慢、有大段小段唱词的新式唱腔,深受济南老百姓喜爱。1955年,他在全国第一届木偶戏、皮影戏汇演中表演的《猪八戒智激美猴王》赢得了观众的笑声和掌声。 2008年,李家皮影戏以“济南皮影”的名义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遗”名录扩展项目的。在这次非遗博览会上,李家将把珍藏的百年老皮影人带去展览,这是李兴时的宝贝,一般不轻易示人,是他祖父和父亲传下来的五个珍贵皮影人。
1952年,刘季霖师从著名画家吕牧石先生学画,并通过吕牧石先生认识了路景达先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德顺皮影剧社社长。北京的皮影戏班分成东城和西城两个派别,“路家班”的路景达正是西城派的代表。刘季霖说,两年后,路老师以“代师收徒”的名义把他收到了德顺皮影剧社。此后,刘季霖一直从事皮影和木偶戏的剧本创作、造型设计和导演工作,成为继路景达之后北京皮影的代表人物之一。现今,由于身体原因刘季霖先生已不能雕刻皮影,但他始终寄福于皮影艺术的发展,希望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受到充分的关注,使中国皮影艺术走向新生,这也是一个民间美术传承人最真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