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工艺
做宣纸的人常讲一句话:宣纸制造,首在于料。原料加工是宣纸制作过程中历时最长的一个阶段,也是宣纸传统制作108道工序中最为艰辛的部分,是决定宣纸品质的根本所在。

捞纸
捞纸,也称抄纸,是宣纸成纸的第一道工序。捞纸工使用帘床、纸帘等工具,将纸浆从纸槽中捞出,确定宣纸的厚度和尺寸,使宣纸初步成型。捞纸工序包括多个具体步骤。 通常情况下,每捞一张纸需连续捞两次,俗称“头帘水”、“二帘水”。“头帘水”主要起上浆的作用,形成纸页;“二帘水”主要起补浆,平整纸页的作用。

晒纸
捞纸并扳榨形成湿纸帖后,宣纸的制作即可进入下一个环节——晒纸。晒纸的主要目的是将一张张湿纸烘干,形成宣纸成纸。 晒纸环节中,烘帖、浇帖、鞭帖、做帖等都是正式晒纸前的工序,目的是为了使晒纸工从压得又厚又紧实的纸帖上顺利揭下每一张湿纸,这一过程也被称为牵纸。晒纸工常说,牵纸讲究“三条线”,要完整不破地牵下一张纸,全靠多年的经验与手上功夫。

剪纸
剪纸,即对宣纸进行裁剪的过程,也包括看纸、盖印等前后关联工序。
看纸,即对宣纸的检验,纸上的灰尘、杂质和微小瑕疵都逃不过剪纸工的眼睛,不合格的纸张将被抽出,回炉再造,重新变成纸浆迎接第二次生命。
剪纸时,工人使用特制的宣纸将纸张整齐裁剪成固定的规格,通常以50或100张为一个刀口,因此,“一刀”也成为了宣纸生产、流通中的一个特定数量称谓。剪好的宣纸将被盖上红印,表明纸张的规格、材质、品牌、厂商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