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成果展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河南许昌:传承发展“非遗” 为乡村振兴“赋能”

“在家门口打工,既能陪伴孩子,又能学手艺挣钱,这对我来说就是幸福。”近日,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老庄陈村麦秸画工作室内,村民袁瑞芳高兴地说。

秋收时节,走进老庄陈村,硬化过的道路干净整洁,改造后的房屋焕然一新,抬头是“画”,入目是“景”。顺着乡间小路,记者来到老庄陈村麦秸画工作室,许昌市非遗项目麦秸画传承人杨丽正忙碌地带着村民制作麦秸画。

“在普通人眼里没什么用处的麦秸,经过我们这些农民‘画师’之手,被制作成一幅幅题材各异的麦秸画,成了能生钱的‘金麦穗’。”杨丽说,他们制作的麦秸画可不是只能看,还能帮着村民们赚钱。

工作室里,杨丽正指导村民制作麦秸画

2023年“五一”“十一”期间,许昌的旅游“出了圈儿”,许多河南省内、省外的游客来许昌看曹魏古城、坐水上公交、逛胖东来,手工制作的麦秸画也备受游客青睐,仅“五一”期间就销售了40多幅。

为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麦秸画的传承行列,老庄陈村开设了工作室,杨丽义务教村民学习,为更多喜欢麦秸画的人提供展示和学习的平台,使村民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学习的同时将传统手艺传承下去。

“学个手艺,不收学费,还给工钱。”60岁的村民陈大爷两个月前开始学习麦秸画,如今已能根据图样自己创作兰花、雄鹰等作品。“农闲时在这里剪秸秆、贴个画,一天能挣60多元,心情甭提多好啦!”陈大爷说。

“我们现在已经开启了电商平台。学员们通过培训,大多能独立创作作品了。闲暇时,我还会带领大家学学古琴、茶道,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杨丽开心地说。

除了麦秸画,老庄陈村的乐佳生活美学农场也令人眼前一亮。这里是一个占地600亩,以青少年营地教育、自然教育、文学教育为主要运作模式,以农旅文化为基础,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荣共生的生态美学空间。农场的葫芦展厅内,如意形状的、天鹅造型的、水滴形状的葫芦让人爱不释手,更有孟母三迁、国色天香等葫芦烙画和葫芦微景观让人赞叹连连。

老庄陈村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整治荒片、荒宅54处,种植杏树1200棵、桃树1900棵、大叶女贞800棵、柿树300棵、桂花树200棵,路两旁种植绿篱,并种植蔬菜、油菜等经济作物,实现树成行、果进村、绿上墙、花进院。

“我们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一约五会’农村基层治理模式,不仅推进移风易俗和村庄人居环境大提升,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文明建设。”老庄陈村村委会委员陈涛说,现在村庄环境变美了,身边的好人好事多、文明风气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