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胸,是宋代女子内层最贴身的衣物,其功能如现如今的内衣,用以遮掩保护胸部。然而抹胸在宋朝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上装形式,时称“不製衿式”,即在内穿一件长抹胸,然后外罩一件褙子,衣襟敞开,不施衿纽。如此一来,原为内衣的抹胸也成为了外装的一部分,这种“内衣外穿”的装束,充分显示女性曲线,其大胆奔放之处,可见宋朝女子衣着并未全都保守拘谨。
了解更多霞帔,也称“霞披”“披帛”,是宋明以来重要的冠服之一。古代女子披搭在肩背、缠绕于双臂的长条帛巾称之为披帛。最初多用于嫔妃、歌姬及舞女,走路时拖着两条飘带,媚态百生,增添女子的飘逸之美,后渐渐也融入了民间妇女之中。 霞帔最早由南北朝时期的帔子演变而来,发展到隋唐时期唤做霞帔,造型类似于现代常见的披肩。 至清代,改制为背心式服装。 霞帔原本为皇帝的妃嫔所穿着,发展至宋代霞帔被划入命妇礼服的行列中,正式成为一种身份等级的象征。
了解更多围腰也是宋代女子比较独特的配饰之一,由于当时的女子通常会束腰,为了美观便会在腰间围一个方形巾。方巾可以在上下衣之间起到衔接的作用,增加细节的美感,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在宋代,围腰多为黄色,在当时也被称之为“腰上黄”。
了解更多如果问什么衣物最能代表宋代服饰特色,那答案一定是褙子。不仅仅是因为褙子是宋代才开始出现,而在当时能够有这么一件被男女老少不分尊卑贵贱喜爱的衣裳,确实是一件神奇的事。由于褙子开衩的上衣行走时非常方便,起初常常作为婢女服装,后来被贵族采用逐渐发展成常服。褙子的形制一般为直领对襟,前襟常敞开且不施襻纽,袖有宽窄二式,两侧开高衩直腋下,领、袖口、衣襟等处通常会镶有缘饰。既有齐膝或在膝上的短褙子,也有长及膝下长褙子。褙子的流行不仅仅因为其穿着舒适得体,和宋代的审美也是分不开的。宋朝女子穿上褙子后整个身形会显得更为瘦弱,符合宋代盛行的文人气息,清新脱俗中又典雅大方,带着几分随性洒脱,是宋代女子服饰中最具时代特色和代表性。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