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vista

男子服饰

幞头

幞头为宋代男子主要首服,有多种样式,平民亦可戴。宋代的幞头己经完全脱离了巾帕的形制,纯粹成了一种简单方便的帽子。据《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书的记载,在当时南北各地的许多街坊,都有现成的幞头出售,有些摊贩还专以修幞头为生。宋代幞头不仅仅局限于使用黑色,在喜庆等隆重场合,也可以用些鲜艳的颜色。有些还以金色丝线,在幞头上盘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南渡后又有簪戴幞头,即在幞头上簪以金银、罗娟之花。凡遇皇帝举行郊祀、名堂等礼毕后,其臣僚及扈从者赐戴插戴,其花及花枝用红、黄、银红三色或两色做成。此虽不常用,惟遇有典礼时用之作为一种恩宠的表现。

了解更多

襕衫

襕衫起于唐代,流行于宋明。襕衫到膝处有一道接缝,称为“横襕”。襕衫是按古代深衣改制而成,下施横襕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应古时上衣下裳之制。襕衫领子多用圆领,领为黑,颜色各异,多有黄色,白色,等等。宋代襴衫无外摆,不开衩。宋初重科举之风日盛,重武轻文的文人政治造成士大夫的自尊以及对中国本位文化的竭诚崇拜和拥护,自然或不自然地卑视外族文化。加上契丹、女真等外族的频繁滋扰与侵凌,所以使得宋人对异族文化不但排斥,而且仇视。交领宽衣大袖在宋初就已开始回归,并日趋主流化,继而演变为常式。如果说交领宽袍是一种复古,那么圆领襕衫的袖亦受此影响,渐呈加宽趋势

了解更多

簪花

簪花在唐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成为功名和荣耀的象征,是唐代文人士子争相追求的目标。宋代是男子簪花的鼎盛时期,并成为一种全民化的现象。宋代以后,男子簪花渐渐没落下去。宋代几代皇帝都喜爱赏花,都是男子簪花的支持者,其中宋徽宗最具代表性。他每次出游回宫,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陪行的官员、侍卫也都要簪花。簪花与科举考试大有关系,能为广大文人士子的入仕带来好运。宋太宗时亲自为新进进士设宴簪花,称为喜宴。新进士要簪花入朝谢恩,礼后,进士所簪之花可以被丐娼抢夺,沾上喜气,给自己带来好运。

了解更多

公服

公服即常服,又名"从省服",以曲领大袖,腰间束革带为主要形式。另有窄袖式样也是公服。这种服式以用色区别等级。如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五品官以上用朱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到宋元丰年间用色稍有更改,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绯色;九品以上用绿色。按当时的规定,服用紫色和绯色(朱色)衣者,都要配挂金银装饰的鱼袋,高低职位以此物加以明显的区别。时服是按季节赐发给官臣的衣物。宋建隆三年以后赐发的范围更加广泛,上至将相皇帝大将下至侍卫步军,赐发的品种有袍、袄、衫、袍肚、裤等。所赐之服大部分是织有鸟兽的锦纹。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