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难,方有傩

"我乃傩,人间苦难多,天灾瘟疫需驱多,人们便与神共舞盼驱之,便谓之傩。"

我叫傩,一种古老的驱除瘟疫,祈求安康的祭祀活动。我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式驱傩活动,一开始被用于活动祭祀,但随着时代更迭,汉以后,我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那时人们生活饥寒交迫,艰难困苦,天灾瘟疫缠身,无所依靠,便将我与民间歌舞结合,以祭神跳鬼,驱瘟除疫。我在民间传承中不断得到发展,逐渐在歌舞中增加了故事情节,丰富了表演形式,逐渐向傩戏转换。

与鬼相争?与神同行?

探本溯源,摊与远古初民的鬼神信仰有关。鬼神信仰的基本特征是相信天地间有两个世界的存在,一个是人的世界,神在天,鬼在地。另一个便是鬼神世界,处在中间。两个世界的利害关系,或融或离。

人界有限、柔弱而渺小;
鬼神界无限、刚强而巨大。
人有生有死,孤独短暂;
鬼神超越生死,处处显灵。

什么人能够直面鬼神?

在《周礼》的记载中有一个职位被称为"方相氏",其起源为上古的"嫫母"。方相氏便是主持摊祭的主要人物。其主持的摊祭,来自一个熊图腾氏族的图腾祭礼,图腾为:人面,四目,熊掌。由于其起源"嫫母"容貌极为丑陋,嫫母又为黄帝的次妃。所以在黄帝巡行天下时,便命令模母负责祭祀,监护灵柩,并且授予"方相氏"的官位,利用她的相貌来辟邪。担任方相氏的人,要与多数俗人不同。他们具有超常的"法术",或能治病或使人害病,或吞刀踏火,预卜吉凶。这些行为在我们流传至今的多地摊仪中,依然能看到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