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image

国际非遗保护政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UNESCO致力于保护全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建立多个名录来记录和保护这些遗产。其中包括: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收录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例如中国的“太极拳”和“京剧”等。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针对那些面临消失风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例如“传统茶加工技术及相关社会实践”在中国。
良好保护实践登记册:记录了全球范围内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和策略。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概况:国际社会强调族群和区域公益,适当考虑少数民族习惯法的适用,并在非遗权属认定、传承人认定和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倾斜。同时,建立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是公约规定的保护非遗的基本措施。

中国 在行动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截至2023年12月,中国非遗保护传承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成果一

非遗创新发展十分活跃。各地依托非遗开发的文创产品市场非常活跃、丰富、多样。通过一些新产品的开发,不仅促进了技艺传承,同时也让非遗更好地走近消费者、需求者

成果二

非遗保护传承渠道和途径不断拓展。不仅有项目、有传承人,还有非遗中心的设立,非遗工坊、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保护示范基地等多种方式

成果三

传承保护体系全面建立。不管是非遗项目还是非遗传承人,一系列的名录制度、认定制度、评估制度等全面建立,有力有效促进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成果四

非遗传播普及广泛开展。通过文化活动促进了各方对非遗的认知,调动了全社会关注非遗保护传承的积极性和热情,有力有效地促进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成果五

非遗带动扶贫项目。发挥非遗工坊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促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成果六

夯实非遗保护工作基础。加强项目档案和数据库建设,妥善保存相关实物、资料。实施非遗记录工程,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记录

6700+
非遗工坊
23%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100
国家级非遗生产性
保护示范基地
210+
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具体措施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等,包括以下方面:

制度与政策完善

  • 完善调查记录体系
  • 完善代表性项目制度
  • 完善区域性整体保护制度
  • 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

文化与教育融合

  • 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 促进广泛传播
  • 加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战略与国际交流

  • 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
  • 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 促进合理利用
  • 加强组织领导

非遗保护的 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